首先,从制度入手改进关键业务流程,完善配套措施。从体制、机制和管理流程上查找引发腐败的源头,重点关注生产经营和技改建设中可能涉及到的“占、拿、索、要”等问题,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。 一方面,修改招投标管理和监督办法,堵死招投标漏洞。将原来合同估算额为30万以上项目必须由公司招标,调整为10万元以上的项目必须由公司招标。此外,改进评委的产生及报价方式,由从参评人员中抽取改进为从评委数据库中随机抽取产生,参与投标单位报价采用一次性密封报价,改变了原来可多次报价的状况。 另一方面,严查具体生产环节的“跑冒滴漏”。为规范原材料“进厂”,涟钢配备验货全程摄像头,且要求纪检、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与取样人员一同检验。发现数量质量上出现问题后,严格按照处罚标准,将不合格企业“扫地出门”。2014年前11月,通过加强进厂大宗原燃材料监控与抽样检查力度,查处弄虚作假、以次充好等异常问题43起,挽回经济损失943万元,17家供应商因被取消进入涟钢资格列入“黑名单”。 “‘跑冒滴漏’往往是自己赚点蝇头小利,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巨大损失。”王宝辉举例说,以前供应商和内部人员在矿石进场检验环节相互勾结,在内定的取样部位布置好矿石,其他部位都是劣质矿石,虚假的原材料质量造成钢板不符合要求,一批钢材都无法出厂,而负责检验的人员一次也只能受贿几百元。 其次,通过优化人员提高工作效率,切实减轻企业负担。涟钢每一年都设置减员目标,通过民主测评淘汰吃拿卡要、工作不认真的工作人员,2014年即减员2000余人。近年来,涟钢纪委就根据业绩和绩效淘汰了4人,一些“不能监督、不敢监督”的工作人员都被淘汰。
www.pcnyj.cn |